《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
A、夏朝已经萌芽
B、商朝已经出现
C、西周正式确立
D、春秋开始瓦解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国家政治结构是政治史上的常见现象。下列制度或机构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有
①周分封制              ②秦朝郡县制  
③雅典四百人会议        ④美国联邦制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占有大量地产。这体现出
A、西周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
B、政治集权和经济集权并重
C、周代政治受血缘关系影响很大
D、周王在全国建立宗法制度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国家”在英语词汇中有三个单词能代表,但所指具体含义却不同,这分别是“country”(故土,祖国之意)、nation(民族国家之意)、state(政治性国家体制,政府、联邦、州)。而中国只需“国家”一词即能清楚表达,这一高度浓缩而清晰的表达最早源于
A、西周的宗法制
B、宋代的理学思想
C、明清的反专制思想
D、近代救亡的民族理念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割断人神之间的脐带以后,人类本身、氏族本身的自然血缘关系便成为压倒的因素。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古代血族关系的遗存,到这时便以完整、严格的制度形式得到强化和巩固,并流播后世,影响深远。”材料中的“制度”主要盛行于
A、原始社会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周与商朝一大区别
C、王国维盛赞周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下,周分封的对象局限于本宗亲族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