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游牧迁徙
D、广种薄收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它既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理性反映和理想追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实现经济文明的征途中必须加速工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进程;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开放力度;尊重经济规律,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
(1)材料一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地找到少量黄金。然而,美洲大陆的发现却引起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直接反应,它促使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
(2)列举“葡萄牙人环航非洲,由海路直接抵达印度”的具体事例(时间、人物、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哥伦布的伟大发现”给美洲人民带来了灾难,它不能反映人类经济的理性和理想,更谈不上“伟大历史意义”。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专家约翰·希克斯这样问道:“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但现代工业是什么呢?我们将它同古代工业,即与市场本身同一时代诞生的手工业加以区分所依据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呢?”
(4)试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现代工业经济的基本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85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又问:“这些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段对话回答材料四中的两个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以后,保持和谐、保持均衡是中国快速增长和发展的社会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6)试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表明我国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古代中国土地兼并严重
C、通过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铁农具和牛耕被广泛推广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特点,促使这一生产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改进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述:“今也,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耕种禾谷,栽植蔬果),多聚菽粟”。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更多的农副产品,以求发家致富;
B、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使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
C、诸侯间争霸战争不断,百姓生存压力巨大
D、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对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