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塑造文化
B、牛可以体现勤劳精神
C、以农业为经济基础
D、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力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在东汉时期逐渐推广到全国,分析下列提供的几种情形,其中直接有利于推动当时“铁犁牛耕”耕作方式普及的因素有
①东汉时,“二牛抬杠”式的耦犁被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取代
②小农户个体经营方式的不断发展
③东汉时期冶铁鼓风工具得以改进
④盐铁官营制度的推行,使官营冶铁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工具,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 )
A、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B、能够适应各种土质和不同的田块
C、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后世沿用
D、隋唐时期,在珠江流域最早出现
下图所示的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
( )
A、战国
B、秦代
C、东汉
D、宋代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