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下图人物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天人感应”
B、“仁”“礼”
C、“民贵君轻”
D、“存天理,灭人欲”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在人类思想的“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亚斯贝尔斯语),东西方的文明舞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位“灯塔式”的伟大思想家,即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前者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伦理学的先河,是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之一;后者是中国两千多年正统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作为人类文明的导师,两位思想家的共同点很多,但其思想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理想社会秩序的寻求,这是他们思想的出发点。苏格拉底寻求的是雅典城邦中充满人的民主和正义的德性社会,孔子想构建针对统治秩序中的等差有别、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1)时代的变革会催生各种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生活在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思想家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为出发点,探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他们思想主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批判——继承——发展”的历程,结合史实回答:
A.从“发展”的角度看,苏格拉底的思想是怎样被发扬光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批判”的角度看,近代前期使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东西方两位“灯塔式”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A                 B                                        C
材料二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党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第6期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A和B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