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等制度,其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削弱
C、中央权力的日益加强
D、中央机构的精简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趋势。(4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4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4分)
江苏南京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相对最能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
A、① ②
B、③ ④
C、①③
D、② 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4分)
“民以食为天,国以金为基,君以政得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民以食为天,国以金为基”古语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什么?依据“君以政得民”古语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第(1)问的两项制度为标准谈谈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两项制度和“盛唐状况”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    )
①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④明朝废丞相、设殿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