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499享永久VIP
组卷送金币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美国参加一战
第3课 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第6课 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非战公约》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书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西班牙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
法国的沦陷
不列颠之战
北非战争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战役
阿拉曼战役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瓜岛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美国霸权主义
雅尔塔体系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美苏争霸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
冷战结束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8课 “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第19课 中东战争
中东问题
中东和平之路
巴以分治
巴勒斯坦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印巴分立
三次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
第21课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第22课 联合国
联合国的成立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第24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C、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于战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德军参谋总长毛奇认为:“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而中国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军司马穰则说:“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材料二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试对材料一中毛奇与司马穰不同的战争观做简要归纳与点评。(8分)
(2)材料二中麦克纳马拉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在冷战后的重要表现(任举两例)?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7分)
19世纪初英国曾参与反法同盟;20世纪初却又同法国结盟。这说明
A、英国外交政策反复无常
B、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C、英法两国有共同的利益
D、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标准
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
——美国总统威尔逊
对这个演说,有人画了一张《后来之客》漫画。
回答:
(1)这篇演说发表的时间应在什么时候?(2分)
(2)威尔逊提到的“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指谁?“应战”指什么事?(2分)
(3)对于材料中的“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的观点和《后来之客》漫画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说明理由。(3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其根源是什么?这种趋势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大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版图,其中变动最大的是
A、爱琴海地区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法国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关系的变动,中东、中欧、和东欧地区按照《凡尔赛条约》重新组合,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表现为国内统治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加强,对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对外图谋别国领土和报复心理;作为被统治民族的少数民族的反抗情绪加剧,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高涨;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大国沙文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历史学习 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没有如一些人所预期的那样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地区战乱纷争不断,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20世纪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一战后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对于这几种形式的民族主义,你有何看法?(6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
(3)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你对民族主义有何认识?(3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半岛的矛盾空前激化,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最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时期尖锐复杂
B、有的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地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