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政治领袖和军方走向战争。一是小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巴尔干地区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哈布斯堡帝国占据的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尼亚人组成各种地下团体,有时候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例如,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塞尔维亚黑手党以恐怖手段刺杀奥国皇储。二是大国的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
材料二:1894年法俄缔结同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抗三国同盟。1904年英法缔结协定,意在共同对抗德国。1907年英俄缔约,也是为了对付德国。英俄协定,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建立,和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这种军事同盟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绑架,一旦有事便骑虎难下。同盟国有了举动或者争端,不管是不是正义,不管是否与本国有切身利益关系,都要挺身而出,甚至进行军事动员和出兵作战。可悲的是,这种由训练有素的外交官使出浑身解数搞出的外交安排,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普遍来说,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和平,而是为了本国的最大利益,甚至是为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理念主导下的外交,注定造就灾难。
——摘自王江雨《狂热民族主义的悲剧》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
(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9分)
19世纪初英国曾参与反法同盟;20世纪初却又同法国结盟。这说明
A、英国外交政策反复无常
B、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C、英法两国有共同的利益
D、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标准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洲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大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列宁说:“一战后美国几乎把所有国家,甚至最富有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这表明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B、美国经济全面繁荣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版图,其中变动最大的是          
A、爱琴海地区
B、奥匈帝国
C、德国
D、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