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本段材料属于(     )
A、历史结论
B、历史评价
C、历史叙述
D、资料整合
历史教育的对象是包括史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社会公众,它必须适合于具有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水平、知识水平的人们的需要。中国古代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分成蒙学读物、通俗读物、高层次读物。下列选项中属于蒙学读物的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三字经》
D、《三国演义》
“远东、中东、近东”是西方人对亚洲和部分非洲地区的称呼。这种称谓错在(     )
A、坚持全球史观
B、坚持欧洲中心论
C、中世纪思想的影响
D、亚洲的贫穷落后
不同于苏联史学界,在西方学术界,使用Modern Times(现代) 时,一般泛指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历史概念,它包括了中国学术界现在习惯采用的“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间段。有时,西方学术界也特以 late modern Time(后现代)或Contemporary Time(当代)来表征当代(当前)时期,需要指出的它从属于Modern Times的长时段。
A、文明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
“盘庚迁殷”的说法依据的是《史记》的内容,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殷墟甲骨的最早年代却是在盘庚之后隔了两王的武丁时期,该地宫殿遗址、墓葬发现的最早年代也是武丁时期。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现在的殷墟有可能不是盘庚迁都之地
B、盘庚时代生产力落后,没有文化依存
C、盘庚迁都是假的,不存在此事
D、殷墟已经表明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属于谁统治并不重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若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弟弟应为(     )
A、令弟
B、内弟
C、家弟
D、舍弟
中国历史上曾用过皇帝年号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如按中华民国纪年算,公元1945年应是(    )
A、民国24年
B、民国33年
C、民国34年
D、民国35年
喻大华在《道光皇帝》一书中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从而苛求前人。”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只能用今天的视角评价历史
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
C、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选择
D、历史存在修改的可能
中国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定称谓,下列年龄称谓按实际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有误的是(     )
A、而立、知命、从心、耳顺
B、弱冠、不惑、知命、花甲
C、志学、弱冠、而立、不惑
D、不惑、花甲、从心、期颐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如秦朝为避讳秦始皇赢政的“政”,改正月为端月;汉朝为避讳刘邦的“邦”,诏书引“协和万邦”为万国;唐朝为避讳李世民的“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上述历史现象表明 
①实行文化专制   ②体现皇权至高无上③汉字变化有其规律性   ④封建的尊卑关系(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