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第2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第4课 明清皇权和中央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5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6课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第7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8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9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第13课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15课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五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第17课 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罗马法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第18课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第19课 美国的联邦制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第20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的成立
第22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24课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东欧剧变
欧洲联盟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冷战结束
组卷预览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反映了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关系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D、民族关系
在我国有的村庄里往往只有一两个姓,每年春节时同姓都会举办在宗祠祭祖的活动,这种“宗祠祭祖”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不断深化
C、铁器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
D、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周朝政治的特点是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主要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这最能表明
A、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者有诸侯、卿大夫、士等
B、西周的分封制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在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宗法制不仅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也在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实施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1
2
3
4
5
6
7
8
...
457
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