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由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尹达这段话意在强调
A、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
B、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
C、考古学家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
D、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
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
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B、礼乐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
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
B、财产
C、信仰
D、地域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反映出西周
A、统治范围扩大
B、中央集权加强
C、封建邦国众多
D、政治发展不平衡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思想内容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