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得民心者得天下
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D、顺乎天而应乎人
某位西方科学家的网上纪念馆,介绍了他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有《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热辐射讲义》等。以下科技成就与这位科学家的科学理论有密切关系的是
A、蒸汽机和火车机车
B、原子弹和氢弹
C、半导体和激光器
D、克隆和转基因技术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南向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北向南房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项信息。

甲                                        乙
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两项有关西周和古希腊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占有大量地产。这体现出
A、西周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
B、政治集权和经济集权并重
C、周代政治受血缘关系影响很大
D、周王在全国建立宗法制度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 初县杜、 郑”,这表明
A、西周分封制已瓦解
B、春秋时期已开始设县
C、战国诸雄兼并战争频繁
D、秦朝开始推行郡县制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