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第17课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欧洲联盟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冷战结束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
组卷预览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周王室与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
B、受封诸侯以宗法制传承下去
C、受封者与周天子必有血缘关系
D、各诸侯国上缴赋税给周天子
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B、贵族政治衰落
C、“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宗族势力上升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推论“巫、卜、祝、史、匠、陶、屠”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行业
D、谥号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
A、三纲五常
B、家国同构
C、社会起源
D、君主专制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十九次,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度。这是因为宗法制度
①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②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③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④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在古代中国,从商周以下,社会结构中的血缘宗族纽带不仅从未被打破,而且以分化和变形的方式适应了从古至今的千百次社会变革,宗族伦理推广为政治伦理,等级制的亲缘关系支配了一切社会政治、经济活动。材料表明
A、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并被强化
B、宗法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直接影响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生活
C、宗法血缘关系随着专制政治的强化而削弱
D、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
第一页
<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