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第17课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欧洲联盟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冷战结束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
组卷预览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落后
西周利簋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
A、赵国���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
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是
A、舜
B、尧
C、禹
D、启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
B、分封诸侯国
C、王位世袭制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观察上面一组青铜器照片,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7分)
2008年12月4日至6日,“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南越国是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一个地方政权,其都城番禺是今天广州的前身,也是迄今经考古确认的岭南地区最早的城市。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B、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曾先后分封了大批刘姓诸侯王
C、分封制是西汉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到汉武帝时仍在延续
D、“六安王”刘庆应该没有军政大权,只享受衣食租税
成语“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周朝政治状况是
A、王权的大大加强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宗法制寿终正寝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岁)
妾二
D、二哥(22岁)
第一页
<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