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网友说:宣扬赵国放弃对秦王的反抗就等于抗日战争时期宣扬对日本投降,秦始皇的天下观就是“大东亚共荣圈”。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
A、战国诸雄都是华夏族的一员,彼此的征战是内乱而不是侵略
B、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都属于蒙古人种,是一个民族的大家庭
C、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没有历史的可比性
D、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是两国的历史主流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之)”这段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落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进期的群雄并立
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宜侯矢铜簋,此簋内底有铭文120多字,是关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史料。其铭文反映的信息可能包括    
A、诸侯争霸
B、被封诸侯应该承担的义务
C、楚王问鼎
D、郡县管理的规定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
《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种现象    
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
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根据西周分封制,受封诸侯必须           
①定期向周天子朝觐述职            ②随从周天子作战
③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④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春秋和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最本质特征是     
A、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由一国变法到多国变法
D、由诸子百家出现到百家争鸣
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争夺土地、人口和霸主地位
②给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
③体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④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周人“天命靡常”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E.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A、文王盛德的感召
B、祭祀鬼神的体验
C、历法知识的进步
D、历史经验的领悟
(山东省聊城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
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
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
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