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
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这一称谓源于古代的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据材料说明周初“封侯”的主要是
A、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B、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和一般“国人”
C、仅限于王族内部
D、仅限于周王室的“庶子”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中国人对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仪制
"春秋无义战"是就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性质而言的,正确理解是奴隶主
A、要结束周王朝的统治
B、要结束分封制实现统一
C、要促进民族融合
D、要掠夺土地和人口
“鼎”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如右图所示,这是一幢古代建筑-----太庙,它座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由此可知它与古代哪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