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
A、宗法家族意识
B、男尊女卑观念
C、以义为重的价值观
D、儒家伦理思想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图,它所能够直接反映的时期准确的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
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材料不能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
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2008年9月28日,海内外炎黄子孙汇聚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仪式,祭文由香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撰写。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右图是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的毛公鼎,因内壁刻有499字的“金文”,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与这一文物有较大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向右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苛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人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阅渎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分封制与井田制联系的纽带是土地、人口和义务
B、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赵
C、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D、春秋时的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