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
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南通2009届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皇帝制度
D、王位世袭制
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    
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B、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
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
D、便于选拔、考核官吏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成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08徐州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关于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
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了集权统治
C、长子具有优先继承权
D、形成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习俗
西周初期,诸侯国国君对周王的义务不包括
A、缴纳租税
B、服从命令
C、贡献财物
D、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