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宗法制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英国《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法国大革命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
红军长征
第16课 抗日战争
侵华日军的罪行
第17课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届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欧洲联盟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冷战结束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
组卷预览
宗法制是构成夏商周三代的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最主要是因
A、分封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而产生并变化的
B、宗法制度维系的纽带是国王与地方侯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C、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D、宗法制度最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的发展变化
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衰微
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
(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代
B、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是奴隶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时历史的进步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朝和外朝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②周王的嫡长子与分封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君臣关系③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与团结④保证了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下列现象,突出反映了分封制崩溃的是
A、老子主张无为
B、孔子兴办私学
C、各国使用铁器
D、齐桓公葵丘会盟
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第一页
<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