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宗法制是构成夏商周三代的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最主要是因    
A、分封制等各种政治制度是基于宗法制度而产生并变化的
B、宗法制度维系的纽带是国王与地方侯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C、宗法制度是我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D、宗法制度最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的发展变化
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衰微
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
(2)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创立于夏代
B、商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是奴隶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D、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时历史的进步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实行方国联盟
B、实行内朝和外朝制度
C、受宗法血缘影响
D、实行分封制
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政治上体现为分封制②周王的嫡长子与分封的众子在亲缘上是君臣关系③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与团结④保证了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下列现象,突出反映了分封制崩溃的是    
A、老子主张无为
B、孔子兴办私学
C、各国使用铁器
D、齐桓公葵丘会盟
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