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检索 :
-
教材版本 :
-
课本 :
-
题型 :
-
难易度 :
“不服周”是湖北、湖南、江西一带的特色词汇和用语,是“不服气”、“不服输”的代名词,据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一词汇出现的历史背影最有可能的是
A、武王伐纣
B、国人暴动
C、楚王问鼎
D、三家分晋
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
①齐国 ②鲁国 ③赵国 ④卫国
司马光说: “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不大然……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衰微
B、三家分晋,理所当然
C、天子自坏其礼
D、三晋坏礼,民受其祸
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兴亡与都邑之转移。”此处“都邑之转移”应是指政治中心
A、自西方而移于东方
B、自东方而移于西方
C、自南方而移于北方
D、自北方而移于南方
“我们的统治刚建立,基础不稳。山东有强大的部落盘据,前朝人民也不是心悦诚服。因此,你们背负重大使命,要带领族人到东方建立邦国,共同奋斗,以维护统治权。”基于此认识该朝实行的制度有
A、宗法制——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察举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巩固中央集权
C、维护国家的统一
D、确立等级制度
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人。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史学家钱穆说:“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教育与政事密切相关
②体出了思想自由、学术争鸣的文化特点
③这有利于维护宗法分封制
④这体现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