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泥水)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程氏) 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 .轼武卫营   诣:到……去
C .首起戏马台,尾于城   属:归属
D .城不沉者三   版:筑墙用的夹板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     )
A .闻古今成败,辄能其要
B .溢于南清河,于城下
C .轼于其上,过家不入
D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
3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译文如果用上关联词语,最好的一项是(     )
A .既然……就……
B .只要……就……
C .只有……才……
D .即使……也……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
B .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
C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
D .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
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搁
C、女也不,士贰其行/爽:过错
D、忧心孔,我行不来/疚:痛苦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运不济,命途多/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等到
C、阮籍猖,岂效穷途之哭/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日光
解多义。
①抱明月而终(____)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也,而见者远(____)        
③以我之,攻敌之短(____)    
④而卒莫消也(____)        
⑤臣闻求木之者,必先固其根本(____)        
⑥无贵无贱,无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泛指音乐) ②得于己(一时)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所以兴怀其一也(导致)②未尝不文嗟悼(面对)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厕(去,往)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感谢)其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品德,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去不义(逃跑)
D、我至军中(估计)不杯杓(能承担,能承受)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下列对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舟一故园心 系:牵挂。
B、一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C、画图识春风面 省:曾经。
D、渚清沙白鸟飞 回:回旋。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无:没有。
B、其闻道也先乎吾/固:本来。
C、余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愚/益:更加。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虽有槁,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
C、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只有)
D、吾其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