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图两幅漫画,得出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
16世纪中期,德国更多的学生寻求在法学和神学上的专业训练,进入高级学院的学生增加了。从前神职人员不需要也不要求从神学院毕业,如今渐渐成为新教神职人员必不可少的要求,这同新教教会的性质和重视教义的解释有关。法学的地位也由于世俗政权的需要而大大增强了。然而,医学和自然科学在大学仍是无足轻重的。此时的大学虽然智力水平多少有所提高,但仍赶不上当时一般智力水平发展的速度。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成就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
17世纪中期,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1700年,德意志各邦共有28所大学,其中许多生源不足,难以运转。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有的科学家要求取消大学。德国在18世纪经历了两次大学改革运动,但仍不尽人意。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他推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世纪中期和17—18世纪德国大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客观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11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
A、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C、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材料四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请回答:
(1)在16—17世纪,英国推动自身崛起的文化成就有哪些?(9分)
(2)根据材料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 (17分)
(3)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该国史实加以说明。(7分)
(4)当今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请依据所学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价。(4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
“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种思想应是提倡(     )
A、实用主义
B、享乐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     ]
①反映了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成语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成语有[     ](     )
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
C、张扬个性、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D、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
哥伦布始终相信地球是圆的并百折不挠开辟新航路,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     ](     )
A、为了建立殖民地
B、要开拓世界市场
C、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D、发动“价格革命”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在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     ](     )
A、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C、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D、意大利思想领域出现各种反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