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与此规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匈牙利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苏维埃政权最终得到巩固是在 [     ](     )
A、1920年
B、1922年
C、1919年
D、1918年
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到民重要作用。其重要措施有(    )
①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 
②废除农奴制,地主不得买卖农民(农奴)
③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发展近代工业 
④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世纪中期俄国的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两国的改革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B、两国的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C、改革使两国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改革使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的是:(     )
A、获得人身自由
B、拥有自己的财产
C、获得土地使用权
D、解放后仍归村社管理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进程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铲除资本主义道路上发展的障碍
B、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道路
C、创立科学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D、反对殖民扩张
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
A、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资产阶级未形成强大而独立的政治力量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序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 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社会主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政策”是何时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4)哪一历史事件引发了材料四中的“危急存亡”?为了挽救“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政怎样的特点?(3分)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材料二 1956-1978年,日本经济年拉长率达11.6%,增长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联邦德国的2.3倍。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三 2014年3月28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发表演讲: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中国南京市,制造了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惨绝人寰的血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立即表示:不否认旧日本军在南京进行的杀伤及掠夺行为,但关于死难者人数存在各种意见,日本政府未予断定。
2014年4月4日,日本文部省结束了对明年4月启用的新一轮小学教科书的审定,在被其认可合格的该批小学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称钓鱼岛为日“固有领土”。
(1)材料一中的“岛国”19世纪60年代末,“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2)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得益于那个国家的帮助和扶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3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前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导致两国外交关系“冰点”的原因是什么?(2分)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