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下一张
上一张
当前 :初中物理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作图题:
0
道
实验探究题:
0
道
计算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刷试题
作者 : akjf
时间:2025-09-20 20:24:12
随堂 · 八年级上
收藏试卷
下载试卷
派生
全部添加至试题篮
一.单选题
(共
15
小题)
收 起
下列事实中,应用次声波的是( )
A、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B、用回声测海底深度
C、预报海啸和台风
D、去除人体的结石
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回声的是( )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C、蝙蝠在飞行过程中靠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的声波确定目标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某人站在峡谷之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 )
A、165m
B、198m
C、22lm
D、330m
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音的一种折射现象
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水流动的速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B、城市道路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的深度
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B、声音传播有时不需要介质
C、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最快
D、真空可以传播声音
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下列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月球上
B、海水中
C、钢管中
D、大气中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0km/h
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 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8m/s
B、9m/s
C、10m/s
D、11m/s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二.填空题
(共
8
小题)
收 起
“掩耳
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
朵。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___ _ __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不一样。
如图所示实验,如果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
__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
游乐场里的击鼓声是由鼓面的
产生的,鼓声通过
不断传入游客的耳中。
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它是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将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声音大约每秒传播____________m.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m/s
2
,0-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滑块运动规律的v-t图象.由图可知,滑块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m/s,在0~1s内做______(填“匀速”或“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s末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三.解答题
(共
7
小题)
收 起
某人距离前方一座大山238m,那么,他就地击一掌,经过多长时间他才会听到回声?(设当时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汽车停靠在平直的公路上,在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小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中,为了测出到人悬崖壁的距离,他对着悬崖壁喊了一声,10秒后他听到了回声;当他走近悬崖壁时,对着悬崖壁喊却听不到回声.请同学们帮小新算出他在第一次叫喊时到悬崖壁的距离是多少米,解释为什么第二次叫喊却听不到回声呢.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个小时时间,前2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小林家距离学校约2100m,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11min40s.小林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一河流中有甲乙两码头,设当时河水流速V
1
,船在静水中航行速度V
2
,求该船往返甲、乙两码头的平均速度多大?
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过程,如图所示.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请你根据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2)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3)小球在AF 这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是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