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499享永久VIP
组卷送金币
当前 :高中物理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选择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作图题:
0
道
实验探究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沪科版
教科版
京教版
粤教版
鲁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题型 :
全部
选择题
材料题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探究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2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扩散
3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5 内能
分子势能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体的内能
热量
第八章 气体
1 气体的等温变化
气体的等温变化
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气体的实验定律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封闭气体压强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普适气体恒量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用分子动理论和统计观点解释气体压强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
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1 固体
* 固体的微观结构
* 晶体和非晶体
2 液体
* 液体的微观结构
* 液晶
*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和毛细现象
* 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 饱和汽、未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 相对湿度
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第十章 热力学定律
1 功和内能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热和内能
物体的内能
热量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永动机不能“永动”的原因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有序、无序和熵
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破坏臭氧层的原因与后果
组卷预览
用电解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
(1)方法如下:用两块铜片做阴极和阳极,以硫酸铜溶液为电解质进行电解。两极反应式为:
阴极:________________,阳极:_______________;若电流强度为I(A),时间为t(s),在阴极上铜片的质量增加m(g),铜的摩尔质量为63.5g·mol
-1
,已知一个1价离子所带电量(即1个电子的电荷)是1.60×10
-19
C,则可求得阿佛加德罗常数为:(不用化简) N
A
=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连好线路。取两块纯的紫铜片(3×5cm
2
)当作阴、阳极。在烧杯中加入CuSO
4
溶液(每1L溶液含125g硫酸铜和2.5mL浓H
2
SO
4
)。阴极和阳极的2/3浸没在CuSO
4
溶液中,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
1.5cm,控制直流电压为10V,电阻为90~100Ω。接通电路,再调节电阻使电流约为100mA。调好电流强度后,断开电路,取下电极,将两块铜片冲洗,擦干后,用“零”号砂纸擦去表面氧化物,然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并在一块铜片上滴几滴酒精,晾干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其质量为13.4400g,这块铜片作为阴极。另一块铜片作阳极。重新装好电极后,接通线路,同时开动秒表,并准确记录电流强度,在电解过程中,随时调节电阻维持电流为100mA。通电1h,断开电路,取下阴、阳极。先用去离子水漂洗,再在上面滴几滴酒精,晾干后在天平上称出阴极质量为13.5590g。
(2)根据以上所测数据、计算阿佛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回答以下问题:
(3)电解完成后,取下电极,用去离子水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如果不漂洗,最后的结果将偏_______(高、低、无影响);
(4)电极漂洗后在上面滴几滴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电解过程中,为什么要维持电流恒定?_______________;
(6)电解后水洗,若未完全晾干就称量,结果将偏___________(高、低、无影响)。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g石墨烯中含6.02×10
22
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培,通电时间为t秒种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克。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____,C接____, ____接F。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
-19
库仑。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
A
=____________
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
②在电流强度为IA,通电时间为t s后,精确测得其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 g。
试回答:
(1)①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________,C接________,________接F;
②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____。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
-19
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
A
=________。
对于下列化学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可在瓷坩埚中将氢氧化钠固体熔化后测其导电性
B、标况下,3.36L的SO
3
所含氧原子数多于0.45N
A
C、X、Y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核电荷数大的元素离子半径小
D、
18
O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相等,但其和为18
下列事实与结论相符且正确的是
[]
( )
A、100 mL 0.1 mol·L
-1
AlCl
3
溶液中含有Al
3+
数目为0.01N
A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B、Ksp(BaSO
4
) =1.07×10
-10
,Ksp(BaCO
3
)=2.58×10
-9
,所以不能将BaSO
4
转化为BaCO
3
C、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
3
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
D、0.1 mol·L
-1
Na
2
CO
3
溶液中:c(Na
+
)>c(CO
3
2-
)> c(HCO
3
-
)>c(OH
-
)>c(H
+
)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1molFeCl
3
完全转化为Fe(OH)
3
胶体后生成N
A
个Fe(OH)
3
胶粒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SO
2
和O
2
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
A
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
3
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⑤100mL1mol•L
-1
FeCl
3
溶液中Fe
3+
数目小于0.1N
A
⑥0.1molAl
2
O
3
中含有0.2N
A
个阳离子
⑦1molNa
2
O
2
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一定为N
A
A、③⑤⑥⑦
B、③⑤⑥
C、①②④⑦
D、①③⑤⑥
14
C常用于测量出土文物的存在年代。7g
14
C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质子数约为[]( )
A、3.01×10
23
B、3×6.02×10
23
C、6×6.02×10
23
D、7×6.02×10
23
S
8
分子形成的单斜硫和斜方硫是同素异形体,转化关系如下
S(斜方,固)
S(单斜,同)△H=0.398kJ·mol
-1
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单斜硫比斜方硫具有的能量略高
B、单斜硫和斜方硫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C、单斜硫和斜方硫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均生成SO
2
D、64 g单斜硫和斜方硫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目为2N
A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N
A
B、1mol Na
2
O
2
与足量H
2
O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C、7.8g Na
2
O
2
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
A
D、0.5mol雄黄(As
4
S
4
,结构如图)含有N
A
个S-S键
«
1
2
3
4
5
6
7
8
...
379
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