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政治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不定项选择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辨析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沪教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辨析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演变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产生与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
货币借贷活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汇率波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供给和需求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格曲线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与市场调节
价格与宏观调控
价格政策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可支配收入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消费的措施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经济活动四环节及其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
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
二胎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优化所有制结构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条件
企业经营与发展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企业兼并 联合与破产
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劳动与就业
劳动和劳动者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就业的措施
工匠精神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政策性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储蓄存款
利息 收益的计算
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科学投资理财
融资
投资与经济发展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原则 分配政策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收入差距问题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国家预算
税收的含义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种类
增值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
税收的作用
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处理
税收政策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作用
资源配置的手段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市场交易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
供给侧改革
分享经济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WTO的基本原则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和“反倾销”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组卷预览
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网上购物开始走进家庭。下列对网上购物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
B、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和减少社会劳动
C、意味着电子货币已经代替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D、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③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指:( )
A、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
B、某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
C、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D、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就越小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生产同样一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
费4小时劳动时间,三只茶杯在同一市场上出售( )
A、甲生产的茶杯的价值量最大
B、乙生产的茶杯的价值量最大
C、丙生产的茶杯的价值量最大
D、甲、乙、丙生产的茶杯的价值一样大
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可追溯到哪一朝代的法律文献( )
A、秦朝法律
B、汉朝法律
C、隋唐法律
D、明朝法律
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元
B、6元、8元、90万元
C、4元、6元、90万元
D、8元、6元、120万元
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明清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生产的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9月23日发行“和”字书法——行书普通纪念币一枚,面额为5元,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为5000万枚。这枚纪念币
①与相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②只可用于收藏,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
③其购买能力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④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一页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