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政治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不定项选择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辨析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沪教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不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辨析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演变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产生与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
货币借贷活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汇率波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供给和需求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格曲线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与市场调节
价格与宏观调控
价格政策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可支配收入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消费的措施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经济活动四环节及其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
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
二胎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优化所有制结构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条件
企业经营与发展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企业兼并 联合与破产
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劳动与就业
劳动和劳动者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就业的措施
工匠精神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政策性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储蓄存款
利息 收益的计算
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科学投资理财
融资
投资与经济发展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原则 分配政策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收入差距问题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国家预算
税收的含义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种类
增值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
税收的作用
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处理
税收政策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作用
资源配置的手段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市场交易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
供给侧改革
分享经济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WTO的基本原则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和“反倾销”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组卷预览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能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这句话说明( )
A、商品必须通过货币才能交换
B、产品质量是购买者的生存之基
C、拥有货币比拥有商品更重要
D、实现商品价值对生产者至关重要
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人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从市场角度看,下列关于“技能互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②“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 ③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④“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企业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很关心,这是因为 ( )
A、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C、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服务,而消费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
2012年9月16日,陈光标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隆重推出他自己研发的易拉罐式空气产品。这些新鲜空气来源于宝岛台湾、井冈山、延安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新鲜空气”
①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有形的实物②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③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④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信息产业连续两年成为我国的第一支柱产业,手机短信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手机短信( )
A、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是用来交换信息的,不是劳动产品
C、是用来交换的物质产品
D、是精神产品,不是用来交换的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
①货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④货币就是纸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我国在2009年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2015年将停止模拟电视播出。有线数字电视开辟了众多收费观看频道。这些有线数字电视节目( )
A、是商品,因为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
时下,许多企业利用名人做广告,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利让渡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B、减少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获得价格优势
C、提高企业产品的可信度,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D、增加商品的价值量,顺利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材料一:今年的11月11日,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双十一”已然成为一种行业集体行为和商业现象:各大商家均提前或者同时开始促销,以期在这一波购物高峰中分得一杯羹。据统计,仅淘宝、天猫商城的总销售额已突破了191亿元。
191亿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今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934亿元。以此计算,10月每天零售总额为611亿元,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双十一”狂欢节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在购物天堂香港,8月份日均零售额也不过9.3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狂欢一天”的交易额相当于香港三周的零售额。
材料二:不过,191亿的惊人业绩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2010年起经营网店的田宇是天猫5万商户主中的一员,在“双十一”顺利刷新网店销量后,田宇尴尬地发现其收益远不如预期。为了“双十一”,整个团队都在加班工作,当天销量创下了50万元的纪录,但除去折扣、提成和人工成本,可能只赚了不到1000块钱。
每一轮大型促销过后,市场都难免出现一段时间的萧条。“双十一”大促销带来的消费热情逐渐散去,其带来的后遗症逐步爆发。近日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店家近期的销售量出现直线下降,消费透支现象明显。“双十一”过后多数“促销商品”的销售量出现明显下滑。以一款某知名童装品牌旗下热门童鞋为例,销售记录显示该款产品月成交高达1590件,但在11月12日至11月17日的近一周时间内仅仅成交了14件。
“双十一”是对消费力的透支。有专家认为,在本来可以平滑的销售曲线上人为地拱出一个波峰,由于蚕食效应未必真能带来多大的实际增量,却令商家的仓储、物流、客服等环节直冲瓶颈。同时,“双十一”促销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消费者唯价格是从的陋习,拖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集体远离健康毛利。
材料三:“双十一”几乎成了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在美国,感恩节的第二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五”。那一天代表着圣诞节大采购的开始,商城集体推出大规模促销。每年11月和12月是欧美的传统节日购物季,这两个月的零售销售额约占全年1/3。
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NRF)发布调查报告说,33%的人在感恩节之后涌进商场,比例明显超过去年的27%。今年的“黑色星期五”为美国零售商带来了450亿美元的销售额,有2.12亿消费者进出商店。尽管“黑色星期五”购物热火朝天,但这种火热似乎却折射出另一种意义的萧条。有评论称,“黑色星期五”的火热正是因为很多人平时都不敢花钱买东西,都等着感恩节之后的开启降价折扣商品的“购物季”再出手。
(1)分析材料一、二中反映出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2)“双十一”促销,到底是中国扩大内需进程的必经之路还是商家一厢情愿的揠苗助长?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中对中美两国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分析,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换客”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网站与网友交换,这种交换方式( )
①是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③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④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一页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