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检索 :
-
教材版本 :
-
课本 :
-
题型 :
-
难易度 :
据《中国产经新闻》2009年3月21日报道,我国许多偏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尚未受到重视,致使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流向农村市场。过期不合格食品
①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②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③是商品,因为它被召回,可再用于交换
④不是商品,因为它有安全隐患,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 )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没有疲软的消费,只有疲软的商品。”这一说法对企业的启示是:
①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商品数量
③必须面向市场,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让渡出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
④要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
A、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
B、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
C、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够实现其价值
D、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买)粮饮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场古岸边。”读郑板桥的《渔场》.“拔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
A、不是商品,因为烧不着
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没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诗人的私有财产
A、为了生产更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B、为了更好的实现商品的价值
C、顾客是上帝
D、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2009年五一前夕,王老师从银行领取到30000元工资,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通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购买。王老师家正在使用的这台新买的液晶电视( )
A、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是交换得来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会再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调查报告显示,52%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低价往往意味着劣质,同时有69%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如果经济状况允许,他们愿意购买更多的名牌产品。这一调查数据给商品生产者的启示是
①要提高商品的价格以提升品牌形象 ②要重视商品的质量以顺利实现其价值
③商品生产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 ④物美价廉的商品不受高收人者的欢迎( )
全国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斗争,这一做法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
③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伪劣农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④假冒伪劣产品不利于社会稳定( )
商品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商品有二重基本属性,关于商品二重属性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③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④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音di,意为购买)米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阅读、欣赏郑板桥《渔家》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从诗中分析:是商品或曾经作为商品的有 ①鲜鱼 ②米 ③垂杨 ④湿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