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和孟子
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第4课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汉字的形成演变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汉字的形成演变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第8课 笔墨丹青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诗经》和楚辞
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唐诗
宋词和元曲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古希腊哲学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文艺复兴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宗教改革
第14课 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
洛克的思想主张
卢梭的思想主张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典力学
进化论
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
印象画派
现代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音乐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新思想的萌发
魏源与《海国图志》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洋务思想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中体西用”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评价
新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维护共和的斗争
列宁的贡献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南方谈话
对外开放及影响
邓小平理论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组卷预览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 中外名画鉴赏
(2)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 《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三 中外文学荟萃
(3)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四 中西艺术巡礼
(4)填写下表。
十二五规划决策时坚持把民生利益放前头,显示了沉甸甸的百姓分量。下列主张不能有效体现上述理念的是
同步( )
A、仁政
B、为政以德
C、兼爱、节用
D、克己复礼
2010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6个教师节。近年来有很多网友建议,把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改在孔子的诞生之日。其主要理由可能是( )
A、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B、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C、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
D、主张“民贵君轻”
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这一先哲思想当为( )
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材料二:“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
材料三: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说明其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1
2
3
4
5
6
7
8
...
854
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