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士
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  “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C、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D、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法兰西王国时期的一份文件写到:“(我)在上帝的名义下,为了自己的灵魂得到好处……今将某地某区产业交出。其条件如下:在我活着的期间,我将从您(指教会贵族)的手中,将以上产业接受过来,作为您对我的恩赐,我为了享受其使用之权,每年付给您或您的继承人若干财务物。”它反映了
A、富有的上层人物向教会捐献财产
B、自由农民农奴化
C、采邑制确立
D、国王将土地赐予教会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大体为          
A、6世纪上半叶和11世纪前后
B、6世纪下半叶和11世纪前后
C、6世纪上半叶和12世纪前后
D、6世纪下半叶和12世纪前后
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农奴,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己备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三天
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
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和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反映政治制度最终导致了
A、王权越来越强化
B、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C、封建领主的势力无法发展
D、国王领地越来越小
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自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A、封建农奴
B、封建贵族
C、城市市民
D、基督教徒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到:“与其说中世纪的西方人在张扬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精神,还不如说他们是在痛苦的灾变面前,期望通过生活的宗教化来为自己找到一条脱离苦海的精神出路。”中世纪西欧人面临的“痛苦的灾变”是
A、蛮族的入侵使生产力遭到破坏
B、基督教会地位居高,控制人民思想
C、阿拉伯帝国扩张,与伊斯兰教冲突
D、拜占庭帝国灭亡,社会动荡不安
大约13世纪起,英、法等先后实行等级君主制,与等级君主制有关的
①其产生的原因是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引起市民阶级势力的上升
②其目的是王权通过和新兴市民阶级相互合作来达到打破西欧中世纪政治的封建割据分裂局面
③它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它的产生有利于中世纪后期王权的上升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英国议会的召开和法国三级会议的举行是等级君主制初步形成的标志。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里既没有皇帝、哈里发和苏丹限制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商人阶层的行业协会特权”。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当发生于
A、中世纪初期的西欧
B、中世纪初期的东欧
C、中世纪后期的西欧
D、中世纪后期的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