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注册
499享永久VIP
组卷送金币
当前 :高中历史
小学
数学
语文
英语
初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道德与法治
高中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试题篮 ( 0 )
单选题:
0
道
多选题:
0
道
判断题:
0
道
填空题:
0
道
材料题:
0
道
解答题:
0
道
生成试卷
试题检索 :
按章节
按知识点
教材版本 :
岳麓版
北师大版
华师大版
人民版
课本 :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4
选修5
选修6
题型 :
全部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填空题
材料题
解答题
难易度 :
全部
易
中
难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美国参加一战
第3课 大战的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第6课 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非战公约》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9课 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慕尼黑阴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协定书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西班牙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波兰
法国的沦陷
不列颠之战
北非战争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苏德战争
太平洋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莫斯科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中途岛战役
阿拉曼战役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瓜岛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美国霸权主义
雅尔塔体系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美苏冷战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美苏争霸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第17课 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
冷战结束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8课 “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第19课 中东战争
中东问题
中东和平之路
巴以分治
巴勒斯坦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20课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印巴分立
三次印巴战争
两伊战争
第21课 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海湾战争
第六单元 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
第22课 联合国
联合国的成立
第23课 反战和平运动
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第24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
该图片被认为最能代表一战的主要特征,如果要通过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来概括一战主要特征,最恰当的是
A、全球规模
B、阵地消耗
C、闪电突击
D、运动对峙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B、英国的海上封锁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象从前一样的猖獗”。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受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
D、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哪一个国家。”对以上材料体现出的英国外交政策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
B、大陆均势
C、光荣孤立
D、无敌国外交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C、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2分)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绝不容情的潜水 艇战争将迫使美国在几个月内投降。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咯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以本国领土或沿海地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中国既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了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2分)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的“空缺”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英国外交
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
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拄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联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这说明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曾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