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的共同主张是
A、国家应保护私有财产
B、人民有权推翻专制君主的暴政
C、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
最早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处理对外事务权的权力的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斯宾诺莎
D、格劳秀斯

英王詹姆士一世以“君权神授”为幌子,极力鼓吹王权的至高无上,因此被法国国王讥讽为“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他
          
A、正式规定教会的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B、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请愿书》
C、鼓吹“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
D、肆意运用“君权神授”,但也承认法律至上

洛克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权力分配上“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而如果执行权和对外权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会使公共的力量处在不同的支配之下,迟早总会导致纷乱和灾祸。”由此可见,他认为
          
A、三项权力应该由三种不同的人掌握
B、国王只能掌握执行权
C、执行权和对外权应该由国王掌握
D、立法权和对外权可以由一人掌握
如果给该图配一个标题的话,较恰当的是()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欧封建庄园制度
C、西欧等级君主制
D、西欧封建采邑制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家是活生生的上帝。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法律和道德规范对主权者不应有任何限制。……主权者应该拥有的12项权力。其中,包括臣民如果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臣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声明承认主权者的一切行为,如果反抗就可能被杀死。主权者还权决定财产权问题等。主权的权威是绝对而不容置疑的。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 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共同体,使人联合,并在联合中保持每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放弃了天然的自由,而选择了约定的自由。出于理性的选择,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把个人的天赋权利转让给共同体,这种转让当然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这样的共同体人民才能服从,人民服从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因为公意是按照人的理性原则确立的。如果每个人都按公意行动,就保证了个人的自由。自由是按自己的理性做事。国家的职责是执行公意,所以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而主权便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霍布斯的主要观点。(5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卢梭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10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自由是按法律的要求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法律禁止的事,那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都拥有这个权利。立法与政体原则相适应……民主政体下对平等的热爱就是把个人的野心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能例外,他们应该更为平等服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精神,结合所学回答其主张的历史背景。(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6分)
欧洲中世纪后期,封建领主坐大的局面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源于(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各国王权的增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1)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材料一、二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6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理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9分)